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8:31 点击次数:116
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4528天▲戳上方蓝字关注
图片
图片
人生的曲线是每个人自己画的,任何人都无法代劳。
「曾仕强每日箴言」
|全文共2154字,深度阅读需5分钟,受益终生|
图片
图片
人生如长河奔涌,每个人都在追寻理想的彼岸。
有人急于扬帆疾行,却在浅滩触礁;有人执着于结果,反被执念束缚;有人求全求满,终在欲望中迷失。
所以说,人生有三忌:忌急、忌执、忌满。
这既是你的修行考验,更可能是你当下的某种状态。那么,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化解呢?
01
早成功不如晚成功
每个人作为一个有尊严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,都要找到一个定位。
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坐标原点。然后这一生就只做一件事,人人都一样,非常平等。
每个人的人生曲线都是不一样的,我们大部分人最理想的曲线应该是这样:
一路慢慢走,不要有太大的起伏和波折,没有陡峭的高峰,更不要有幽深的低谷。
如果走到人生最高点的时候就死了,那么人生是最愉快的,那叫死得其所;
如果跑到一半就死了,不免令人惋惜,那叫半途而废;
如果爬到了很高的地方却一不小心掉下来摔死了,那又太冤枉了。
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起点,就是在父母把我们刚刚生下来的时候,这个起点每个人都一样。
所不同的就是,随着慢慢长大,我们怎么去画属于自己的人生曲线。
人生的曲线是每个人自己画的,任何人都无法代劳。
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在执行自己的人生规划,然后自己去承担相应的结果。
我们都学过物理,任何东西抛到最高点之后就会往下掉,谁都抵挡不住从这条曲线。
我们可以了解到,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不要让自己走到人生的最高峰。
我们去爬山,如果很快爬到山顶上,之后就该回家了。
如果我们一边爬,一边看风景,虽然会慢一点儿,但是这个过程才会比较有意思,何必着急呢?
所以说,人与其早成功,不如晚成功。同样道理,与其晚失败,不如早失败。
因为年轻人一两次失败还爬得起来,年纪大的人摔一次跤就要进医院了。
02
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
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都知道自己会死,但是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,不知道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死,这才有趣。
这样我们才会尽力让自己随时可以找到一个比较好死的状况。
每一个人一定要记住,未来是自己创造出来的,别人不会干预我们。没有人能够害你,也没有人能够帮你的忙。
我们常常讲“都是他害的”,这是推卸责任。他想害你,你自己没有任何把柄,他害得了你吗?害不了。
我们有时说“谢谢你帮忙”,这也是客套话。他帮你忙,给你机会,你自己不争气有用吗?没有用。
千万千万记住,每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要负起全部的责任。
有这样的意识你就知道,我们讲每一句话,做每一件事情,后果自己都要全部承受,没有人逃得掉。
坏的也是自作自受,赚钱是自作自受,垮台还是自作自受。
很多事情我们把它搞清楚以后,才会知道怎么安顿自己,才能知道如何做到心安理得。
人生所追求的就是随时随地都能够心安理得。人可以掌握过程,但人不能控制结果。
从这个角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: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。做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,因为收获不是你能掌控的,你老问它干什么呢?
当然会有很多朋友不认同这种说法,认为这样说太消极了。但是我只想说,人是不是只应该为自己能控制的部分而努力?当然是!
所以只为如何耕耘而努力——因为耕耘的过程可以控制;不问收获——因为收获我们控制不了。
如果你认为收获可以控制,那你去控制好了,我们也不必打口水仗——你去控制好了。
03
天道忌满,人道忌全
耕耘就是为了收获,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,况且多耕耘就是为了多收获。
但是收获多是不是一定好呢?
天道忌满,所以不能太满;人道忌全,可我们现在却都喜欢求全:
最好又可以当大官,又可以有很多财富,然后自己又健康长寿,家里又富丽堂皇,再加上家里每一个子孙都很孝敬,成绩又都很好,前途无量......
曾经有一个人就是这样,月亮很圆的时候,他点了三炷香祷告:
“老天啊,你保佑我,让我福禄寿俱全啊,让我儿女争气啊,让我健康长寿啊,让我永远有钱啊……”
老天听到这里,说:“那我干脆当你好了!我一天到晚保佑人家,结果我还不如你,我还当什么老天,还不如当你好了!”
所以中国人讲一句话:委曲求全。
就是如果你想要全,就一定要委屈,就是有些地方一定要让给别人。
你什么都要,绝对会跟人家斗起来,结果一定是同归于尽。
现在太多人要求全,那不求全应该怎么样呢?
应该知足。一个人如果永远不知足,就说明你永远不足,想想这也是非常简单的道理。
一个人就是要有知足的限度,才会讲“我足矣”。各位不妨想想自己有没有讲过“我足矣”这句话。
一个人,要守分才会知足,不守分是不可能知足的。
守分一点儿不消极,因为我已经尽力了,我只能做这么多,那就做这么多,自己也会很知足。
图片
人生这场修行,说到底不过是在急流中稳住船舵,在执念里松开双手,在圆满时留出余地。
忌急,是给生命留白;忌执,是为心灵松绑;忌满,是给未来留路。
这三忌,从来不是束缚,而是让我们在岁月长河中行稳致远的船桨。
愿我们都能在得失中学会从容,在取舍间懂得平衡——毕竟,真正的圆满,恰是带着三分缺憾的通透与清醒。
图片
本文内容:曾教授著述汇编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